[1] |
史秋衡, 任可欣.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及其影响因素探析——基于应用型高校与研究型高校的对比[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8): 1-12. |
[2] |
康敏. 存异或趋同:学科分类视角下大学生学情过程性特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8): 13-21. |
[3] |
赵颖, 沈文钦, 祝军, 徐浩天. 巾帼不让须眉?——工科博士获得精英学术职位的性别差异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5): 84-97. |
[4] |
陈涛, 张艳, 薛海平. 走向再塑:第一代大学生家庭教育代际传递的双重效应[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4): 111-126. |
[5] |
梅伟惠, 张玮逸. 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制度理论视角下的跨国比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2): 81-92. |
[6] |
尹弘飚, 史练, 杨柳. 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2015—2019):主题、方法与评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9): 179-199. |
[7] |
陈武元, 贾文军. 大学生在线学习体验的影响因素探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7): 42-53. |
[8] |
林刚, 王成春. 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2): 76-84. |
[9] |
尹弘飚. 行为观、心理观与社会文化观: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的视域转移——兼论中国高校教学质量改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1-20. |
[10] |
伍远岳, 郭元祥. 中学生科学学习的性别差异与课程应对——基于PISA 2015中国四省市的数据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5): 115-127. |
[11] |
朱虹, 杨向东, 吴冉. 缓冲与催化:希望在大学生自杀行为中的调节作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54-163. |
[12] |
朱红, 张宇卿. 非认知与认知发展对大学生初职月薪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5): 42-50+166. |
[13] |
史静寰, 王文. 以学为本,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中国大学生学情研究的学术涵义与政策价值[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4): 18-27+162. |
[14] |
郭菲, 赵琳, 连志鑫. 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学习投入可靠吗——大学生群体的社会称许性反应及对自陈式问卷调查的影响[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4): 53-61+163. |
[15] |
黄雨恒, 史静寰. 教育、出身与政策: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分配机制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4): 62-70+163+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