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1年, 第29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1-12-28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教育理论
    个体化社会的道德教育问题
    郑富兴
    2011 (4):  1-7. 
    摘要 ( 1534 )   HTML ( 27 )   PDF(913KB) ( 2388 )  
    我国当代社会具有了分化与个体化的特征。在没有了道德共识和同质社会环境的现代社会里,社会化道德教育就产生了一种“规则错位”的问题,学生所学的道德规范不能用于他生活的社会结构或者将来生活的社会结构。而一些现代道德教育的理念和模式的实践结果则是培养或强化了一种“孤独的个体”。“错位的规则”与“孤独的个体”是学校道德教育割裂个人与社会的联系的结果。面对现代社会里个人与社会的紧张关系,学校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应在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中调整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然”与“约成”:“师道”与“师德”合一
    沈璿, 栗洪武
    2011 (4):  8-14. 
    摘要 ( 1492 )   HTML ( 88 )   PDF(835KB) ( 2420 )  
    “师道”是一种人格的愿望的“自然”道德,是教师的精神价值的追求;而“师德”则是关于教师职业活动与专业行为本身的规范,属于教师“约定”的“义务”的道德,是教师的行为准则。二者通达现代教师道德生活的两条路径——道德与规范、自然与约成,互相并行,相互给力,合而为一,有助于教师个体“秀外慧中”,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技术化”危机及其救赎之道
    伍正翔
    2011 (4):  15-22. 
    摘要 ( 1324 )   HTML ( 23 )   PDF(835KB) ( 1902 )  
    作为有待批判的一种危机性过程或结果,教育技术化是指“使教育转变为由技术所决定的某种性质或状态”。究其根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所置身其中的生活世界已经被技术贴满标签;二是人们对技术的盲崇心理总是会顺延到教育领域。教育要想缓解或摆脱这种技术化的危机,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继承“勒德主义”的精神和态度;其次还需要教育工作者扎根本土的教育实践多做原创性的教育研究以实现“技术教育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校合作价值论新探
    黄河清, 马恒懿
    2011 (4):  23-29. 
    摘要 ( 1634 )   HTML ( 106 )   PDF(830KB) ( 3058 )  
    在当今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对家校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已经达成共识。但是,要使合作落到实处、产生实效,还应该以认识家校合作所具有的教育价值为前提。本文首先对家校合作价值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进而从亲子关系的盟约性及师生关系的契约性对家庭与学校价值的独特性进行了阐述;再通过提出社会转型对家校合作的新挑战,论述实现家庭式教育与学校式教育价值的融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家庭与学校教育改革的关系:西方的经验与中国的问题
    杨启光, 陈明选
    2011 (4):  30-39. 
    摘要 ( 1837 )   HTML ( 23 )   PDF(831KB) ( 2714 )  
    家庭因素对学生成长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已成为学校教育改革不可低估与忽视的力量。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开始,家庭与学校的关系围绕教育的职能与权利经历了不同的演化进程,是社会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变迁的必然结果,其间家庭始终在西方学校教育改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学校教育功能、课程教学与教育政策的改革以及家庭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学校教育实验等方面都主动回应家庭变迁的挑战与需求。处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的中国学校教育变革,要深刻重视家庭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位置,要努力考量家庭在学校教育改革中的利益诉求,积极发挥学校在恢复家庭的教育活力中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学
    存在与否?
    ——混合情绪同时性体验与加工的理论争议与证据
    潘发达, 李其维
    2011 (4):  40-47. 
    摘要 ( 1559 )   HTML ( 28 )   PDF(840KB) ( 2521 )  
    情绪研究中对混合情绪存在与否一直持有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是无法同时存在的,另一种观点认为两种情绪可以独立地同时存在于意识中,产生混合情绪。围绕争论有四种代表性的理论模型,即情绪环状模型、正性负性激活模型、评价空间模型以及注意分配理论。同时引发了大量关于混合情绪的研究,在混合情绪体验及混合情绪加工的同时性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未来的研究须进一步拓展研究的视角,同时要加强多种方法的交叉合作。此外,对于混合情绪的作用、影响以及应用研究也应予以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方神经美学的兴起与发展
    张卫东
    2011 (4):  48-56. 
    摘要 ( 1522 )   HTML ( 1087 )   PDF(834KB) ( 3136 )  
    作为一门涉及艺术、实验美学和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神经美学旨在探究人类艺术与审美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生物学或神经基础。该学科领域研究从神经科学家通过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分析以揭示与大脑机能运作机制相契合的艺术审美原理到更多研究者采用无创性神经影像学技术观测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过程的脑机制而不断取得进展。关于审美具身化与共(移)情的神经机制是神经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迄今该学科发展尚未成熟,在理论和方法学上面临着一些挑战性问题需要解决,关于审美加工及美感产生的神经机制尚有诸多疑点待澄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加工中的直觉
    陈亚林, 刘昌
    2011 (4):  57-63. 
    摘要 ( 1917 )   HTML ( 1106 )   PDF(841KB) ( 3204 )  
    数字能力是人类乃至动物的一项基本生存能力。近年来研究发现人类的数字加工中除了存在着理性加工外,还存在着直觉性加工。在数字编码的研究中,数字认知偏差揭示出存在着直觉性加工,研究者运用不同的理论进行解释。在数字运算的研究中,估算、直接提取加工以及距离效应和奇偶效应都揭示出了直觉性加工的存在。未来研究需注重研究其他领域的数字编码,从加工方式的角度对数字运算中的特定现象提出一定理论解释,以及注重探讨其潜在的实用价值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的性别、性别角色与创业意向的关系
    李海垒, 张文新, 宫燕明
    2011 (4):  64-69. 
    摘要 ( 1611 )   HTML ( 975 )   PDF(839KB) ( 3143 )  
    为了考察大学生的性别、性别角色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测量了996名大学生(男生420人,女生576人),通过2(男生、女生)×4(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两因素方差分析(ANOVA)发现:男生的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显著高于女生;双性化被试的创业目标意向和创业执行意向在四种性别角色类型中是最高的;对于创业目标意向来讲,性别和性别角色类型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史
    中国教育概念的产生
    ——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概念
    章小谦
    2011 (4):  70-78. 
    摘要 ( 2451 )   HTML ( 1374 )   PDF(834KB) ( 3299 )  
    教育概念是专门化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人类意识中的反映。中国教育概念产生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是对早期专门化军事教育的反映,其语言表达形式为“爻”(xiao)。文字产生以后,开始出现专门化的文化教育活动,但是,这种文化教育活动主要是在家族的范围内进行,因此,中国最早的教育基本概念,如教、学、先生、弟子等,都带有浓厚的宗法制度的色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国初年社会转型中的地方教育发展
    ——以徽州教育档案为中心的考察
    马勇虎, 李琳琦
    2011 (4):  79-86. 
    摘要 ( 1493 )   HTML ( 110 )   PDF(835KB) ( 2264 )  
    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变迁过程,具体显现了师范教育发展中政府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力度。徽州小学教育发展的县域、城乡不平衡格局,既与社会转型有关,也与地方社会的支持力度有关。全徽教育协进社议案的处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徽州教育的发展,体现了地方教育组织的功能和作用,也表现出向行政领域扩展的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以来美国教育史学科新进展
    孙益, 林伟, 杨春艳, 李振蕊
    2011 (4):  87-94. 
    摘要 ( 1562 )   HTML ( 557 )   PDF(841KB) ( 3000 )  
    21世纪以来的美国教育史学科在诸多方面都取得了新进展。学科新趋势在教育史学会开展的学术活动、《教育史季刊》以及各个大学的教育史教学中都有所体现。总体而言,近年来美国教育史学科具有以下特征和趋势:第一,教育史研究范围宽泛,主题细致;第二,少数族裔和女性教育史问题备受关注,且正在深化转型;第三,积极开展跨学科合作;第四,将教育史研究与教育政策联系起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总目录
    2011年总目录
    2011 (4):  96-96. 
    摘要 ( 1217 )   HTML ( 12 )   PDF(811KB) ( 203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