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袁振国. 在改革中探索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考制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1-12+166. |
[2] |
柯政. 高考改革需要更加重视科学学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13-24+166. |
[3] |
鞠勤, 张斓. 高考模式下科学素养培养的困境与思考——基于江苏高考改革实践的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25-32+166+167. |
[4] |
张天若. 从江苏省Y市高考选科情况看江苏高考方案——兼论浙江、上海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33-40+167. |
[5] |
章建石. 关于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改进:历史经验、现实限制与可能方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79-86+168+169. |
[6] |
刘徽, 张朋, 潘晶晶. 如何让学业测评的结果更有效——基于潜变量的调节模型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87-98+169. |
[7] |
秦春华. 让高校成为大学招生录取的主体[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99-114+169+170. |
[8] |
游畅, 王阳, 朱晓超, 宋可即, 何鑫, 黄晓平, 陈昶安, 郑方贤, 丁光宏. 科学选拔创新人才的理念、方法与成效——2006-2017复旦大学改革探索综述[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115-124+170. |
[9] |
刘世清, 崔海丽. 高校招生自主权:历史嬗变与困境突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125-134+170. |
[10] |
韩平, 方红峰, 任学宝, 钱万军, 王小平. 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创新实践与探索[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3): 158-165+171. |
[11] |
邵志芳, 庞维国, 段芮. 高考试卷的性差分辨力及其与录取性别比的关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2): 133-138+158+159. |
[12] |
朱琳. 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的类型、成因与对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2): 88-95. |
[13] |
邵志芳,庞维国. 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1): 69-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