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是中国当代教育生长发育过程中提出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是我国现行学校制度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理念观照下的学校制度建设对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适切性。在第五次教育革命的背景下, 审视学校教育功能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确证现代学校基本职能与核心价值取向问题, 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充分且必要的条件。
任何实践都需要智慧, 教师实践也不例外。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有多种方式, 实践推理是其中之一。实践推理有两种形式:一是逻辑推理, 又分为实践三段论和实践推论, 二是基于案例的推理。相应地, 教师实践推理也有此两种方式。实践推理养成教师实践智慧的方式, 一是思考, 二是处理新情境和旧案例之间的关系。
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作用, 还有再生产原有秩序的功能。早期教育和文化环境的欠缺, 学校教育与考试内容的城市偏向, 使得农村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文化上的劣势, 加上农村在师资与教育条件上的弱势, 大大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成功的机会。这种文化的再生产, 使大量农村孩子被教育而淘汰, 造成农村孩子低社会地位的再生产, 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与强化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
道德理性内在于“好生活”并有利于促进“好生活”。在现代社会条件下, 和谐社会的“好生活”是基于完整的人的完整生活, 是一种追问着、构建着、追求着的自主生活, 它内含道德理性并藉由道德理性不断得以实现。道德理性是在生活实践中生长的。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生活实践, 通过发展道德判断能力、建构道德图式、发展道德自我、促成道德反思等, 可以促进道德理性的生长。
本文探讨了在现场管理和学校重建的过程中,教师、校长和督学三方对领导角色看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文章从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实际操作出发,从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总结出了领导理论的二因素模式和四因素模式,并探讨了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
西方心理学的危机本质上是方法论的危机。业已确立的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人文科学心理学方法论、整合立场的心理学方法论, 从各自的角度展示了人的部分本质, 但均无力构筑出人的完整形象。西方心理学方法论危机的超越, 关键在于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点看待人的本质, 确立与人的本性相适应的心理学研究方式———心理学的整合视野, 由此实现彻底的科学主义与彻底的人本主义的有机统一。
眼动记录法是当代心理学界进行语言理解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回顾和分析, 可以看到, 目前这一领域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眼动控制的本质、串行抑或并行加工两个问题上。而在未来, 对语言理解的眼动研究将会集中于口语理解的眼动研究、眼动与ERP的结合、宏观层面语言理解、语言理解的个别差异、不同语言间的眼动比较研究等方面, 未来语言理解研究的新成果将会更多地建立在眼动研究的基础上。
反省抽象(reflecting abstraction)是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一个核心范畴。本文主要介绍了反省抽象在发生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 以及反省抽象与经验抽象、伪经验抽象、再反省抽象及元反省抽象之间的关系。同时, 以个体对序列关系的掌握过程为例来说明反省抽象的发展过程。反省抽象对发生认识论解释人类逻辑—数学知识的起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同, 促使前近代商人借助教育奋力改变自己的地位; 成功商人通过各种方式积极介入教育活动; 商人介入教育活动对商人和教育双方都发生作用, 并对双方产生不同影响。然而, 就教育变革而言, 前近代商人介入教育的活动促进了固有教育的发展, 而制约了教育的近代变革。
清末基督教教会教育是中国近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一过程中, “中华教育会”有着其他宗教机构或教育机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中华教育会”加速了近代中国基督教教会教育制度化的进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随着近代社会的深入, 新式教育逐渐兴起, 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士子的传统生活受到挑战。本文以王锡彤为个案, 从其身世与学业、职业活动、经济生活、身份变动等方面, 来具体剖析晚清底层士子的生活与教育, 探讨近代教育界传统士子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