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3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教育考试与招生制度改革
    新中国中学生成绩评定方法的实验 
    ——以五级分制记分法为个案的研究
    孙杰
    2014 (2):  1-6. 
    摘要 ( 654 )   HTML ( 58 )   PDF(452KB) ( 1516 )  
    五级分制记分法是建国初期学习苏联教育经验的过程中,在我国中学学校教育生活领域被广泛运用的一种学生学业和品行成绩评定方法。旅顺中学是我国最早实施五级分制记分法的中学,在对学生学业和品行评定的实践操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并总结了运用五级分制记分法的实践经验。科学的精神和实验的态度,是新方法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大学面向边疆招生模式的变革及其影响
    张学强
    2014 (2):  7-12. 
    摘要 ( 514 )   HTML ( 185 )   PDF(489KB) ( 1288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年)出于对边疆教育的重视和加强边疆建设人才培养的考虑,大学在边疆招生方面先后出现了保送分发、自由投考及定向培养等三种招生模式,实现了大学边疆招生结构及招生数量的实质性突破,但同时也存在着招生规模有限、冒籍投考严重、教育质量低下及等级政治延存等多种局限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理论
    何为教育实践?
    金生鈜
    2014 (2):  13-20. 
    摘要 ( 600 )   HTML ( 32 )   PDF(1204KB) ( 1569 )  
    本文站在实践哲学的角度,对教育实践的品质与地位进行规范性论证。教育实践在规范意义上具有向善性,其目的与行动内在统一,相互构成,是人类追求美好品质和美好生活的根本行动。教育实践及其目的是终极的,具有合目的、合理性和合道德的根本品质,是规范性的价值行动,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技术行为。现实的教育活动惟有成为追求美善生活和培育优秀人性的行动,它才是实践。当前教育的工具化、程式化和技术化,把教育降格为训练工具人的生产过程,使得教育行动失去理性原则的规范和伦理品质的限定。回归教育实践,意味着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善的、理性的伦理行动,成为以终极目的为原则的实践。这是我们最为急迫的对真正的教育的希望和呼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犬儒主义教育哲学批判
    高 伟
    2014 (2):  21-30. 
    摘要 ( 703 )   HTML ( 30 )   PDF(618KB) ( 1776 )  
    现代犬儒主义教育哲学批判具有对现代教育进行全面整理与反思的特征。现代犬儒主义既是现代教育哲学问题之所在,也是现代教育哲学危机之表征。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比虚无主义更极端、更普遍的时代病症。现代犬儒主义不仅是哲学的犬儒化,更重要的是生活的、体制化的犬儒化。现代犬儒主义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实践话语,它产生了一种既无能量,也没有深度的教育实践。超越犬儒主义之要津在于重塑精神生活的价值。公共生活、公共理性和公共精神是现代教育哲学致思的基本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称赞”抑或“敬重”:从伦理概念到德育实践
    唐燕 高德胜
    2014 (2):  31-37. 
    摘要 ( 614 )   HTML ( 31 )   PDF(634KB) ( 1648 )  
    称赞与敬重是古典伦理学中两个迥异的重要伦理概念,然而在“躲避崇高”的现代社会中却遗忘了二者的区分及其背后的理论依据。通过对勘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辨明称赞与敬重的对象及活动原则各有不同。在德育实践中,应遵循称赞与敬重的规定性,区分值得称赞与值得敬重事物,走出实践中的活动误区,以促学习者之道德成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觉与自由 ——儒家私学课程思想及现实意义
    吴刚平,余闻婧
    2014 (2):  38-43. 
    摘要 ( 648 )   HTML ( 30 )   PDF(471KB) ( 1277 )  
    自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孔子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儒家私学课程呈现出促进个人自发性和判断力发展的自觉特征。这一自觉特征不仅表现在儒家私学以行合知的课程形态中,而且体现在内克外推、共通于乐的课程心理结构中。对儒家私学课程中自觉思想的开掘,不仅有助于揭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基,而且有助于洞见致使这一根基松动的缘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国院校研究发展与演变的逻辑:从“平等”到“质量”
    蔡国春,郗霏
    2014 (2):  44-52. 
    摘要 ( 729 )   HTML ( 29 )   PDF(538KB) ( 987 )  
    与美国相比,院校研究在英国的发展是迟缓的。从历史渊源来看,英国早期的“院校研究” 活动包括“校史研究”和“政府报告”。但其“真正意义上”的院校研究起源于英国政府决定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过程(1963—1987)。在此期间,院校研究主要是促进“教育平等”的政策研究和大学内部教学法改进研究。20世纪80年代后期,英国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质量评估运动”和“问责”促成了院校研究在英国高校内部地位的确立。院校研究的旨趣也从关注“平等”转向“质量”。院校研究在英国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其他欧洲国家甚至对中国院校研究的推进,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验学习影响小学生创造性人格发展的实验研究
    王灿明 顾志燕 严奕峰 张志泉
    2014 (2):  53-60. 
    摘要 ( 590 )   HTML ( 30 )   PDF(780KB) ( 2265 )  
    在工具理性主义的教育模式与考试制度的夹击之下,我国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产生了严重的畸变现象。本研究引进当代世界最杰出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理论并进行本土化重构,通过情境的合理创设降低活动的冒险性,精心设计趣味盎然的游戏、活动和问题解决的情境,利用班会或课余时间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实验结果表明,小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无论是整体水平,还是想象力、挑战性、冒险性、好奇性四个维度都得到显著提升,这也为我国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开启出一条新的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建构实在论与我国当下教育科学研究的省思
    赵志纯,王嘉毅
    2014 (2):  61-66. 
    摘要 ( 514 )   HTML ( 29 )   PDF(479KB) ( 1302 )  
    科学哲学是西方科学与文化发展的精髓之一,对各学科研究都具有很强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以科学哲学史上的实在论之争为切口,简短回顾与梳理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介绍新近的建构实在论,希冀引起我国教育学界乃至社会科学界对科学哲学的重视,特别是对新维也纳学派当前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建构实在论给予足够的关注。此外,以建构实在论作为方法论指导,深刻省思我国当下的教育科学研究,亟待在如下四个方面做出突破:在学科建设上,应当加强科际整合;在研究取向上,应当重视本土径路;在学术旨趣上,应当回归教育实践;在研究方法上,应当尊重多元范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学
    初为人师的困惑与解决 
    ——实习教师“现实冲击”的理论模型构建
    周寰,衣新发,胡卫平
    2014 (2):  67-73. 
    摘要 ( 669 )   HTML ( 32 )   PDF(896KB) ( 2268 )  
    实习教师在初次接触教育实践过程中,几乎都会体验到理想与现实不相符合的“现实冲击”(reality shock)。这一现象不仅会严重影响教育实习的积极作用,还可能导致实习教师在入职阶段的适应困难,甚至放弃教师职业,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实习教师“现实冲击”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对“现实冲击”的内容、结果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有利于实习教师自身、师范院校以及实习学校进一步认识这一现象,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教育实习现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感恩影响助人行为的情景剧本实验
    何安明,惠秋平,刘华山
    2014 (2):  74-80. 
    摘要 ( 640 )   HTML ( 33 )   PDF(445KB) ( 2084 )  
    为了考察感恩对助人行为的预测作用,细化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之间的关系研究。研究对296名大学生进行情景实验,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协方差分析技术对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研究结果发现:感恩与负债感、快乐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的、具有社会道德价值的情感特质;感恩比负债感和快乐更能正向预测助人行为等亲社会行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觉的大脑网络激活
    李佳源 赵伶俐
    2014 (2):  81-87. 
    摘要 ( 520 )   HTML ( 29 )   PDF(730KB) ( 2144 )  
    近年认知神经心理学家利用神经成像技术对联觉进行了大脑激活情况研究,通过以颜色联觉为主的研究成果的对比与分析,表明联觉伴随体验的大脑激活不局限于特定区域(比如V4或顶叶区域),而是涉及一个大脑区域网络(大脑的6个区域被激活),这个大脑区域网络与联觉的三个不同加工过程相关联。同时对造成大脑结构差异的遗传基因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发现找到的几个备选基因都是大脑中影响连接发展的基因,据此推测决定联觉的基因可能在大脑中影响连接发展的那些基因中(至少部分)找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德具身性的元分析研究
    苏彦捷,孙芳芳
    2014 (2):  88-96. 
    摘要 ( 547 )   HTML ( 28 )   PDF(607KB) ( 1532 )  
    具身认知强调身体的感知觉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者将物理变量的改变使得人们的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发生变化这一探讨方向命名为“道德的心理物理学”。元分析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个体的感知觉与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之间是否存在联系,以及这种效应是否受到某些变量的影响。元分析纳入42个研究,共包含2962名被试。研究结果表明道德的具身认知效应显著,具体感知觉与道德行为和道德判断之间存在相关(r = 0.19, p < 0.01)。“被试来源国家”这一变量的调节作用显著(Q = 79.454, df = 41, p < 0.001)。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教育史
    重温师范大学制的“孟胡之争” ——孟宪承与胡先骕关于师范大学制的论争之探析(1925)
    张礼永
    2014 (2):  97-103. 
    摘要 ( 582 )   HTML ( 25 )   PDF(625KB) ( 1159 )  
    为了尽早实现教育普及的目标,近代教育先贤为中国设计了独立的师范教育体制,当中又特别强调高等师范的建设,而有“高师教育分区制”的出台,以及“六大高师”的相继诞生。上世纪20年代,高等师范学校迎来了“升格运动”,历经多年苦心经营才成的“分区制”随之破产,“六大高师”多数倾向转轨为普通大学,特别是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先升级为武昌师范大学,旋即“舍师范”而“奔综合”变为武昌大学,此种情形引发了教育先进的担忧,而有恢复旧制的种种呼声及努力。但著名植物学家胡先骕对此却不以为然,而孟宪承与之意见相左,故而构成一场教育论争。胡不认可“封闭性”的师资培养方式,主张采用“开放性”的,但是这种理想的计划离中国的现实太远,而且对教育学与师范教育的认识不周全,为孟宪承一一所指正。这场论争规模虽小,但学术分量很足,对于今日的师范教育改革亦不乏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数量及区域分布变迁
    李涛
    2014 (2):  104-110. 
    摘要 ( 552 )   HTML ( 32 )   PDF(1248KB) ( 2777 )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数量的增长经历了缓慢成长期(1912-1921)、迅速扩张期(1922-1926)、发展与定型时期(1927-1936)、稳步增长期(1937-1949)四个阶段。国立大学的区域分布经历了严重失衡期(1912-1926)、稳定失衡期(1927-1936)、内迁扩散期(1937-1945)、复员均衡期(1946-1949)等四个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童”与“军”之悖论* 
    ——民国童子军发展历程探析
    吴小玮
    2014 (2):  111-115. 
    摘要 ( 626 )   HTML ( 23 )   PDF(463KB) ( 1371 )  
    20世纪初,英人贝登堡创办了Boy Scout这一儿童组织,并强调“非军事化”的发展原则。民国时期,Boy Scout在传入中国后不仅被译作“童子军”,其发展也自始至终存在着“童”与“军”的悖论。指出这一悖论,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童子军训练本身的教育价值;对悖论何以产生的分析,又能进一步呈现童子军在中国的独特发展历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行行重行行: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中国
    涂诗万
    2014 (2):  116-124. 
    摘要 ( 522 )   HTML ( 27 )   PDF(642KB) ( 2608 )  
    中国学界研究杜威教育思想的百年历程可分为四个时期:20世纪头30年为引进期,所做的工作主要是译介杜威著作和评介杜威教育思想,此时期的代表性研究者是胡适;1930年至1949年是深入研究期,此时期的研究颇有“百家争鸣”气象,有吴俊升的自由主义进路的研究、梁漱溟的创造进化论视角的研究,也有林布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研究等;1950年至1980年,中国的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分化为两支,大陆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意识形态化批判,真正的学术研究几乎停滞,香港、台湾的研究则进入繁荣期,吴俊升成为此时期中国杜威教育思想研究的集大成者;1980年后中国大陆对杜威教育思想重新评价,标志着杜威教育思想研究在大陆开始复苏。从研究的思想类型看,百年研究历程是一个从实验主义到绝对主义,再重回实验主义的历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