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伯顿•克拉克. (2001). 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王承绪,徐辉, 等译).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
|
陈学飞. (2006). 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1), 145- 157.
doi: 10.3969/j.issn.1671-9468.2006.01.012
|
|
陈厚丰. (2011). 高等教育分类的理论逻辑与制度框架研究. 广东: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陈丽媛, 刘念才. (2019).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模式及其国际影响. 教育研究, (6), 105- 115.
|
|
德吉夫, 包艳华. (201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的选择与变迁. 中国高教研究, 11, 21- 26.
|
|
段梦涵, 柯佑祥 , 黄彧. (2019). 封闭嵌套与开放交叉: 一流学科建设行动结构探究. 现代大学教育, (2), 87- 94.
doi: 10.3969/j.issn.1671-1610.2019.02.011
|
|
“211工程”部际协调小组办公室. (2007). “211工程”发展报告(1995-2005).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高江勇. (2019). 大学教育评价中的过度量化: 表现、困境及治理. 中国高教研究, (10), 61- 67.
|
|
郭鹏. (2024). 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新篇章. (2024-9-20). 中国教育报, 01.
|
|
何东昌. (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91-1997. 海口: 海南出版社.
|
|
胡炳仙. (2017). 重点学科建设对地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 以H省为例. 大学教育科学, (5), 21- 29+125.
doi: 10.3969/j.issn.1672-0717.2017.05.005
|
|
胡德鑫. (2017). 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历史演变、基本逻辑与矛盾分析——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 教育发展研究, (Z1), 1- 8.
|
|
胡建华. (2019). 70年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变化及影响. 江苏高教, (10), 1- 7.
|
|
贾永堂, 李娜. (2018). 试析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不虞效应. 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2), 37.
|
|
教育部. (2006). 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http://www.chinadegrees.cn/xwyyjsjyxx/zlpj/zdxkps/zdxgwj/266013.shtml.
|
|
教育部. (2017a). “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http://www.moe.gov.cn/s78/A22/A22_ztzl/ztzl_tjsylpt/sylpt_jsgx/201712/t20171206_320667.html.
|
|
教育部. (2017b). 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s181/201702/t20170217_296529.html.
|
|
教育部. (2022). 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202/t20220211_598710.html.
|
|
教育部. (2024). 202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410/t20241024_1159002.html.
|
|
“985工程”建设报告编研组. (2011). “985工程”建设报告: 1999-2008.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刘宝存. (2009). 当代中国重点大学建设的回顾与前瞻. 河北学刊, (4), 1- 6.
doi: 10.3969/j.issn.1003-7071.2009.04.001
|
|
刘佳, 方兴. (2016). “211工程”和“985工程”存废争论究竟争什么——对高校重点建设以及高校身份符号的透析. 现代教育管理, 06, 20- 25.
doi: 10.3969/j.issn.1674-5485.2016.03.004
|
|
刘强. (2015). 关于“211工程”“985工程”存废之争的思考. 高校教育管理, (3), 90- 93+119.
|
|
刘英杰(1993). 中国教育大事典(下). 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 1175—1177.
|
|
卢晓中. (2006). 对高等教育分层定位问题的若干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 27 (2), 5.
|
|
李欣欣. (2023). 我国重点学科建设制度的演进与效果.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3), 114- 119.
|
|
马陆亭. (2019). 新中国成立70年: 高等教育重点建设的历史使命与巨大成就. 中国高等教育, (17), 4- 6.
|
|
冒荣. (2020). 大学评价的双面刃效应与符号暴力. 江苏高教, (12), 1- 9.
|
|
潘懋元, 陈厚丰. (2006). 高等教育分类的方法论问题. 高等教育研究, (3), 8- 13.
|
|
青塔. (2024). 20所超百亿!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预算出炉.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07526VB05169FIR.html.
|
|
软科. (2023). 世界一流学科排名(2023). 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rankings/gras/2023.
|
|
软科. (2024).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2024). https://www.shanghairanking.cn/rankings/arwu/2024.
|
|
史静寰. (2018). “形”与“神”: 兼谈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之路. 中国高教研究, (3), 8- 12+23.
|
|
史秋衡, 任可欣. (2023). 高校分类管理顶层设计的战略定力. 教育发展研究, (19), 1- 8.
doi: 10.3969/j.issn.1008-3855.2023.19.003
|
|
宋懿琛. (2024). 我国高校重点建设政策变迁的特征与成因. 复旦教育论坛, 22 (02), 75- 81.
doi: 10.3969/j.issn.1672-0059.2024.02.011
|
|
涂尔干, 马塞尔. 莫斯. (2005). 原始分类(汲喆, 译).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
|
王建华. (2020). 对高等教育中问责与绩效评价的反思. 现代教育管理, (7), 1- 7.
|
|
王金龙, 邬志辉. (2021). “双一流”政策对高校本科生源质量的影响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4), 64- 72.
|
|
王铭, 王名扬, 陈琼. (2021). 2018版卡内基分类对我国高校分类框架构建的启示与借鉴. 高教探索, (6), 11- 17.
doi: 10.3969/j.issn.1673-9760.2021.06.002
|
|
王孙禺, 孔钢城, 雷环, 邵小明. (200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水平大学及其重点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中国高教研究, (4), 1- 6.
|
|
吴红斌, 郭建如. (2018). 高等教育分层系统中的地方本科院校: 困境、优势与出路——基于全国本科学生调查数据的分析. 中国高教研究, (2), 75- 82.
|
|
杨雅坤, 王曦, 陈铎. (2020). 高校分层现象引发的困惑及思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40 (6), 3.
|
|
叶青松, 赵柳倩. (2020). 新时代地方普通高校经费筹集的新思考——基于生均教育经费变化分析. 会计之友, (23), 127- 133.
doi: 10.3969/j.issn.1004-5937.2020.23.019
|
|
张应强, 赵锋. (2021). 从我国大学评价的特殊性看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基本方向. 江苏高教, (2), 1- 8.
|
|
张应强, 周钦. (202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分类分层建设和特色发展. 大学教育科学, (1), 14- 21.
doi: 10.3969/j.issn.1672-0717.2020.01.003
|
|
张应强. (2019). “双一流”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学科评估——基于学科评估元评估的思考.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5), 11- 18.
|
|
赵婷婷, 李广平. (2024). 逻辑阐释与优化策略: 基于混合方法的我国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政策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9), 8- 20.
doi: 10.3969/j.issn.1008-3855.2024.09.005
|
|
周志刚, 宗晓华. (2018). 重点建设政策下的高等教育竞争机制与效率分析——兼论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 高教探索, (1), 21- 27.
|
|
EUA. (2014). DEFINE thematic report: Funding for excellence. EUA 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
|
|
Salmi, J. (2016). Excellence Initiatives to Create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ternational Higher Education, (87), 17- 18.
|
|
Salmi, J. (2009) . The Challenge of Establishing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
|
UNESCO. (201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http://uis.unesco.org/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isced-2011-ch.pdf.
|
|
World Bank. (2012). Putting Higher Education to Work : Skills and Research for Growth in East Asia.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