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尤西林. 中国当代通识教育的起源背景与现状问题——兼论通识教育“评估−调整”机制的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8): 1-8. |
[2] |
蔡庆丰, 吴冠琛, 陈武元. 交通基础设施改善会提升家庭教育期望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8): 96-114. |
[3] |
曹妍, 唐珊珊, 荀渊. 项目制背景下激励机制对高校SSCI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基于2014—2018年36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面板数据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7): 85-99. |
[4] |
刘善槐, 王爽, 朱秀红.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决定机制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6): 1-15. |
[5] |
张源源, 薛芳芳. “前补偿”抑或“后激励”?——乡村振兴背景下定向师范生违约问题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6): 44-56. |
[6] |
陈文新, 赵婧. 信息化学习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唐•伊德技术现象学的思考[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0): 100-107. |
[7] |
郑鑫, 刘源, 尹弘飚. 文化与情境是如何影响教师学习的?——以中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0): 29-41. |
[8] |
成刚, 杜思慧, 余倩. “望子成龙”有效吗?——基于亲子教育期望偏差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 74-87. |
[9] |
汤蕾, 马静, 刘涵, 岳爱, 白钰, 孟春, 马成俊. 打开教育政策研究的“黑盒子”——基于理论的影响评估在随机干预实验研究中的应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8): 92-109. |
[10] |
刘莉莉, 孔曼. 变革型领导力与教师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7): 97-105. |
[11] |
黄雨恒, 史静寰. 教育、出身与政策:少数民族大学生入学机会的分配机制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4): 62-70+163+164. |
[12] |
祁占勇, 王佳昕, 安莹莹. 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变迁逻辑与未来走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1): 104-111+164. |
[13] |
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 校园欺凌治理的跨学科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 35(2): 12-23+115. |
[14] |
张旸. 教育需要的个体发生机制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2): 62-67. |
[15] |
王晓芳. 从共同体到伙伴关系:教师学习情境和方式的扩展与变革[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 33(3): 43-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