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慧敏. 超越“三阶段论”:20世纪美国教育史学再认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3): 99-114. |
[2] |
蒋玉阳, 张斌贤. “无辜毒蛇”与“潜在圣徒”:美国儿童观的早期形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2): 109-118. |
[3] |
李云星. 面向数智时代的教科书概念演进及其重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2): 63-72. |
[4] |
张琳. 作为“软实力货币”的国际教育[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9): 122-137. |
[5] |
袁智斌, [美]罗博深. 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探究阅读、计算推理、思辨交流、快乐学习——与美国国家奥数队总教练罗博深教授的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4): 117-126. |
[6] |
时晨晨. 美国基础教育项目效果评估经验何在?——基于25项高质量评估研究的主题文本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 43-59. |
[7] |
姚荣. 告别自治:合规时代的美国大学治理[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2): 75-88. |
[8] |
郭戈. 论陈伯吹的教材思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12): 116-125. |
[9] |
杨九斌. 科学捐赠对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的价值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10): 103-114. |
[10] |
吴小鸥. “教科书”考释[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5): 117-126. |
[11] |
祝贺, 高玲, 威廉·里斯. 教育史研究范式的“美国历程”和“威斯康星经验”——祝贺、高玲与威廉·里斯的对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4): 164-167. |
[12] |
刘爱生. 美国研究型大学治理过程的主要特征及其文化基础[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 37(2): 136-143. |
[13] |
湛中乐, 黄宇骁.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法理解读——以家永三郎教科书案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5): 148-160+171. |
[14] |
张斌贤, 陈露茜. 美国教育思想演化的主要阶段与基本特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2): 123-132+158. |
[15] |
张倩, 黄毅英, 石鸥. 教科书的使用:教师与教科书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中国内地、香港和台湾数学教科书的调查与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8, 36(1): 77-84+162+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