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东,汪基德,马婧.(2013).教育理论研究的量化与技术化路径——科学计量学方法与技术在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应用.教育研究,(06),17-23. 陈桂生.(2008).回望教育基础理论——教育的再认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陈嘉映.(2005).无法还原的象.北京:华夏出版社. 陈明选,俞文韬.(2016).信息化进程中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高等教育研究,(12),47-55. 芬伯格.(2005).技术批判理论(韩连庆,曹观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健,陈新石,游苏宁.(2008).应充分利用大众媒体宣传科技期刊.编辑学报,(03),235-237. 顾建军.(2018).技术的现代维度与教育价值.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6),1-18+154. 格里芬.(1998).后现代精神(王成兵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海德格尔.(2005).演讲与论文集(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冀芳,张夏恒.(2016).CSSCI来源期刊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现状及优化策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07),756-762. 李宇佳.(2017).学术新媒体信息服务模式与服务质量评价研究.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李政涛.(2004).图像时代的教育论纲.教育理论与实践,(15),1-4. 李政涛.(2012).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育尺度"与教育基础.教育研究,(03),4-11+34. 李政涛.(2013).教育经验的写作方式——探寻一种复调式的教育写作.北京大学教育评论,(03),149-159. 李政涛.(2017).当代教育研究的视频与图像转向——兼论视频图像时代的教育理论生产.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05),1-12+159. 刘婧,魏建香.(2015).微阅读时代移动端学术科研平台应用研究——以"壹学者"微信学术平台为例.晋图学刊,(03),8-12. 路学军.(2017).分享、求真与话语扩张:微信学术社区的传播特征.出版广角,(18),79-81. 马尔库塞.(1989).单向度的人(刘继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麦克卢汉.(2000).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魏建亮.(2014).自媒体时代的知识分子如何言说.名作欣赏,(13),80-82. 吴国盛.(2008).技术哲学经典读本.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吴淑金.(2012).科技期刊新闻属性分析.科技与出版,(08),108-111. 夏登武.(2014).媒介融合环境下"小众学术"走进"大众视野"的策略研究.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02),118-121. 叶澜.(1999).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叶澜.(2015).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叶孟理,李锐.(2002).人文科学概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袁振国.(2017).实证研究是教育学走向科学的必要途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3),4-17+168. 禹智潭,陈文化.(1998).技术:实践性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与辩证法,(06),33-35+60. 张姜坤,王夫艳.(2018).大数据背景下学校道德教育的四维变革.基础教育,(06),39-45, 张小强,吉媛,游滨.(2018).微信传播指数领先的学术期刊公众号运营调查及启示.中国科技期刊研究,(06),574-584. 张新玲.(2017).学术期刊微信出版可视化探讨.新媒体研究,(03),49-52. 赵文青,宗明刚,张向凤.(2016).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分析与运营对策——以教育类CSSCI学术期刊为例,出版科学,(03),92-95. 赵勇.(2017).如何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学术话语再生产.探索与争鸣,(07),41-43. 朱依娜.(2017).社交媒体使用影响科研人员学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9-12,(005). 祝智庭,贺斌.(2012).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电化教育研究,(12),5-13. 祝智庭.(2016).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开放教育研究,(01),18-2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