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闵维方. 创新研究方法 提高教育科学研究水平[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5): 1-15. |
[2] |
郭丛斌, 武玮, 任静.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科学教育能否影响学生高考科目选择——基于STEM管道理论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3): 95-109. |
[3] |
卢晓东. 遮蔽、澄明与“双减”:创新人才涌现的 哲学基础与关键[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5, 43(1): 1-16. |
[4] |
朱晶, 姜雪峰. 科学教育中科学家的角色与功能[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8): 50-63. |
[5] |
李木洲, 曾思鑫. 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教师适应性模型研究——以个人-环境匹配理论为视角[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3): 26-37. |
[6] |
田慧生, 王连照. 科学教育理论深化的时代审思与路径探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2): 116-126. |
[7] |
袁振国, 谢晨, 潘苏东, 迟少辉, 禹娜, 陈思语. 方法创新是构建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要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1-11. |
[8] |
王蓉. 中国社会科学生产方式:来自教育财政领域的观察[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111-126. |
[9] |
虞永平, 原晋霞, 张斌, 曾晓滢. 实证研究对中国学前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贡献与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127-145. |
[10] |
阎光才, 孙娜, 田家玮. 中国高等教育实证研究的展开、问题与走向[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171-186. |
[11] |
徐国庆, 谢鸿柔, 王茜雯. 1980年代以来中国职业教育研究中的知识生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187-202. |
[12] |
邬志辉, 王秦. 中国农村教育实证研究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54-73. |
[13] |
郑永和, 杨宣洋, 陶丹, 杨杰. 中国科学教育研究:历史沿革、发展逻辑与未来展望[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 42(11): 95-110. |
[14] |
周加仙, 张志聪, 陈丹, 沈洁. 教育中神经神话的可视化分析及教育启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8): 63-78. |
[15] |
张治. 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教育的底层逻辑和可能路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7): 131-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