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郑永和, 杨宣洋, 王晶莹, 李佳, 卢阳旭, 李书惠, 杨玉静, 张晓琳. 我国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现状、影响与建议:基于31个省份的大规模调研[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41(4): 1-21. |
[2] |
王占魁. 培养“教师—学者”:重温威廉•巴格莱的教师教育哲学[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7): 48-57. |
[3] |
朱晓宏, 王蒙. 教师教育大学化:反思与重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3): 75-88. |
[4] |
祝刚, [美]丹尼斯•舍利. “第四条道路”关照下的教育领导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进路与实践样态——祝刚与丹尼斯•舍利教授的对话与反思[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2): 114-126. |
[5] |
李军. 论教育改进科学:迈向改进型组织的艺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2): 1-13. |
[6] |
卢晓东. 适应、重混与涌现:新时代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定位与定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0): 1-16. |
[7] |
郑鑫, 刘源, 尹弘飚. 文化与情境是如何影响教师学习的?——以中国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10): 29-41. |
[8] |
程介明. 教研:中国教育的宝藏[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5): 1-11. |
[9] |
魏易, 罗滨, 林秀艳, 杨智君, 王梦. 区域教研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5): 12-54. |
[10] |
胡艳婷, 蒋承. 专业匹配对高校毕业生工资起薪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法的实证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4): 53-63. |
[11] |
王陆, 马如霞, 彭玏. 基于经验学习圈的不同教师群体教学行为改进特征[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2): 61-74. |
[12] |
鲍威, 金红昊. 新高考改革对大学新生学业适应的影响:抑制还是增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6): 20-33. |
[13] |
[德]安德烈亚斯·施莱希尔(Andreas Schleicher). 教育面向学生的未来,而不是我们的过去[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5): 1-21. |
[14] |
夏雪梅, 方超群, 刘潇. 教师具有“以学为中心”的专业眼光吗:基于视频俱乐部的分析[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1): 90-100. |
[15] |
宾恩林. 加强应用性研究:“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之路[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0, 38(1): 33-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