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05年, 第23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05-03-01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论当代解释学观照下教育情境的特征
    邓友超
    2005 (1):  1-6, 15. 
    摘要 ( 122 )   HTML ( 1 )   PDF(657KB) ( 84 )  

    谓之的当代解释学是哲学解释学和批判解释学。当代解释学是反科学主义的产物,科学主义的系列范畴自然也在其反对中,如科学世界、支配、科层、霸权等。以此为观照,教育情境应具有三个特征:兼顾师生生活世界、充满信任、团结和主体间一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建学校文化:优质学校建构的主要任务
    谢翌, 马云鹏
    2005 (1):  7-15. 
    摘要 ( 195 )   HTML ( 6 )   PDF(824KB) ( 122 )  

    学校文化是影响学校教和学的重要因素,也是学校整体发展的重要标志。重建学校文化成了优质学校建设的主要任务。理解和把握学校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取向是文化重建的重要前提,诊断、评估学校文化现状以及发展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观是学校文化重建的基本过程,建构合作性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重要目标。学校的成功改进端赖于专业化教师团队的建设,而不能仅凭个别教师的优质化发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论变革
    李松林
    2005 (1):  16-21, 43. 
    摘要 ( 131 )   HTML ( 0 )   PDF(641KB) ( 153 )  

    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当代哲学变革的主题。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是要把教学论从对教学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中唤醒,也是基于对自身存在合法性危机的反思,更有其深刻的生存论基础。就教学论学科建设而言,教学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只是一种了解教学和研究教学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教学论回归生活世界,意味着教学论要从根本上变革自身的思维方式,即从传统的主客二元论思维方式转向主体间关系思维方式,并由此导致教学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理论变革,以便寻找出超越困境的可能途径。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杜威重建经验概念的课程价值
    马开剑
    2005 (1):  22-27, 37. 
    摘要 ( 145 )   HTML ( 2 )   PDF(644KB) ( 104 )  

    作为杜威教育理论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经验”概念的动态特征更能彰显杜威理论的精髓,杜威对传统“经验”概念的改造与超越其意义也正体现于此。这启示我们,在课程研究中要树立“关系存在”整体课程观;树立“经历、体验”课程观和“探究、反思、行动”课程观,要关注生活本真世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生与课本如何相互作用:通过教育媒介来研究社会化的方法论问题
    V·卡尔马斯
    2005 (1):  28-37. 
    摘要 ( 150 )   HTML ( 0 )   PDF(957KB) ( 32 )  

    学校课本被认为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媒介。然而,因为这一主题的复杂性以及方法论障碍,人们很少研究具体课本的影响以及学生与课本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我这里讨论的是把课本作为促进学生社会化媒介的研究方法论问题,并就研究以及如何理解课本与它们的读者之间不断相互影响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彻底的认知功能主义语言获得观——“用法建构语言获得理论”述评
    丁国旺, 宋正国
    2005 (1):  38-43. 
    摘要 ( 170 )   HTML ( 1 )   PDF(677KB) ( 138 )  

    用法建构语言获得理论揭示;儿責利用意图解读、文化学习、范畴化等技能进行认知加工,通过模仿和用法建构,最终获得第一语言。该理论是彻底的认知、功能的语言获得理论。本文介绍该理论,说明其来源并作理论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联结主义网络模型对“经典皮亚杰任务”的模拟
    王中杰, 熊哲宏
    2005 (1):  44-50. 
    摘要 ( 124 )   HTML ( 1 )   PDF(805KB) ( 59 )  

    运用联结主义网络来模拟一般认知发展过程已成为近期儿童发展研究的新趋势,特别是以经典皮亚杰任务的模拟为显著特色。本文介绍了关于“永久客体”、“序列”、“守恒”、“天平秤任务”的联结主义网络模拟,着重对这种模拟所引发的理论问题和理论意义作了评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维尔伯的整合心理学
    郭永玉
    2005 (1):  51-56, 64. 
    摘要 ( 233 )   HTML ( 0 )   PDF(635KB) ( 201 )  

    维尔伯是当代著名的超个人思想家和理论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意识谱模型和从前个人、个人到超个人的发展阶段论,并试图在此模型基础上整合已有的心理学派别,同时将世界精神传统对人及其精神生活的理解和践行方式纳入到当代心理学的体系中。他构建了一种系统的、包含多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以心理学为基础,扩展到人类学、社会学、知识论,最后延伸到宗教和哲学。他的思想已成为当代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其声誉和影响也正在超出心理学界。他的心理学整合视野尤其为人们所称道。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范式——从信息技术革命角度的展望
    于国庆, 朱红燕
    2005 (1):  57-64. 
    摘要 ( 92 )   HTML ( 1 )   PDF(725KB) ( 160 )  

    本文提出了信息技术革命,已将人类带入了网络社会、知识经济和学习生存的新时代,对个体自我发展的要素和内容提出了新要求,对现行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体系提出了新挑战,必将呼唤和推动一种整合并超越家處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发挥自我主体能动作用、充分选择利用现实世界和数字网络中教育资源的新型自我教育范式出现的观点。并从自我教育范式内涵界定,信息技术革命创造了自我教育范式的内在需求和技术可行性,自我教育范式的优势几个方面做了论述。该文对个体自我发展和教育理论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试论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周期
    姜国钧, 杜成宪
    2005 (1):  65-75. 
    摘要 ( 257 )   HTML ( 2 )   PDF(931KB) ( 228 )  

    本文以对中国古代教育名人数、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创新点、教育规模和教育赝量增长变化的统计和描述为依据,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划分为3个周期6个阶段,并对各周期教育结构的总体特征作了简要的概括。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
    王建军, 慕容勋
    2005 (1):  76-84, 92. 
    摘要 ( 173 )   HTML ( 1 )   PDF(1155KB) ( 437 )  

    清代广州书院在发展进程中逐步构建起一个层级书院网络,并通过这个网络影响和带动了广州乃至广东的文化教育发展,并有效地调动起商人阶层的求学积极性,争取到商业资本对书院发展的支持。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清朝的书院政策和科举制度的强力作为,也得力于官、绅、商的有效互动。清代广州书院城市化使书院的社会功能转向了协助地方官府规范和引导区域文化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境况与改革使命——推士《中国之科学与教育》述评
    王伦信
    2005 (1):  85-92. 
    摘要 ( 132 )   HTML ( 1 )   PDF(754KB) ( 57 )  

    推士(G. R, Twiss) 1922年曾在中华教育改进社的遨请下来华从事了两年的科学教育调查和督导工作,其英文版《中国之科学与教育》是他两年工作的总结性著作,但长期以来几无人提及。本文结合相关史料从科学观念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科学教学法的改进、科学教师的培训等方面对该书进行评述,并考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学校科学教育的境况与改革使命,藉以对此书进行推介,以待教育史和科学史研究者充分发掘其史料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推行博士生资格考试制度可行性分析
    杨庚, 杨健
    2005 (1):  93-96. 
    摘要 ( 122 )   HTML ( 0 )   PDF(373KB) ( 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