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6, Vol. 24 ›› Issue (4): 10-17,37.

• 教育理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学人文教育批判和实践的逻辑与表现样态

张立昌   

  • 收稿日期:2006-09-01 出版日期:2006-12-01 发布日期:2022-10-10
  • 作者简介:张立昌(1957—),男,陕西乾陵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基本理论

立昌 张   

  • Received:2006-09-01 Online:2006-12-01 Published:2022-10-10

摘要:

正像历史上信仰的时代受到理性的审判一样,当今,理性受到情感的审判。但不再是过去那种在二元对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清算和全盘否定。在教育中,它促进了对人的形象的重新描绘和实现方式的反思。处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的大学教育面临着合理性、合法性考验。时下,对于大学人文教育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历史关切和现实忧虑,是其得以加强和改善的必要意识基础。但在现实的努力中,其理论逻辑和实践形式都表现出诸多的不恰当。大学人文教育有效性的深层危机,是自身对其实践的逻辑的违背,致使应有的“人文性”流失了。所谓科学课程的挤压和科学霸权的言说并不能成立。大学人文教育的逻辑是指教育者为了凸现人文性而必须共同遵守的内在规则。它是建立在“大学”、“教育实践”内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基础上的。聚焦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对话”和“反思”是贯穿于大学人文教育过程的核心机制。“主题—探究—表达”是其基本的和可能的课程模式。

关键词: 大学, 人文教育, 人文性, 实践性, 实践的逻辑, 基本样态

Abstract:

正像历史上信仰的时代受到理性的审判一样,当今,理性受到情感的审判。但不再是过去那种在二元对立中一方对另一方的清算和全盘否定。在教育中,它促进了对人的形象的重新描绘和实现方式的反思。处在社会全面转型时期的大学教育面临着合理性、合法性考验。时下,对于大学人文教育所表现出的强烈的历史关切和现实忧虑,是其得以加强和改善的必要意识基础。但在现实的努力中,其理论逻辑和实践形式都表现出诸多的不恰当。大学人文教育有效性的深层危机,是自身对其实践的逻辑的违背,致使应有的“人文性”流失了。所谓科学课程的挤压和科学霸权的言说并不能成立。大学人文教育的逻辑是指教育者为了凸现人文性而必须共同遵守的内在规则。它是建立在“大学”、“教育实践”内在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性”基础上的。聚焦于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对话”和“反思”是贯穿于大学人文教育过程的核心机制。“主题—探究—表达”是其基本的和可能的课程模式。

中图分类号: